国家核电“联姻”中电投,门当户对否?
备受关注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合并事宜,已在近日获得最高决策层签字通过。这是继南北车合并之后,央企之间又一次重大重组。
在两大巨头合并过程中,中国核电行业掀起了关于体制改革的大讨论,“中电投+国家核电”方案、“核电大一统方案”、“核电总公司方案”等均呈至最高决策者案头,中电投与国家核电的合并一度受阻搁置,但经过一年的博弈,最终成行。国家核电新闻发言人郭宏波亦声称:“重组将有利于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实现技术、产业、资本的良好组合”。
按照此前的方案,两大巨头可能暂时分别保留原有的公司体制不变,成立总公司,负责整合之后的协调实务,过渡期之后,将对相关业务进行深度重组,预计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现任董事王炳华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长可能性最大。
两大核电巨头“联姻”,是门当户对还是灰姑娘加入豪门?联姻之后,中国核电版图又将如何重构?
比拼实力:各有千秋
“技术”是国家核电的优势所在,国家核电是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的受让方,并拥有在AP1000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的CAP1400技术。公司旗下国核电力规划院和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脱胎于国网系统,在常规电和新能源工程咨询、规划设计领域亦拥有超强实力。与另两大核电巨头中核和中广核相比,国家核电缺乏核电站这样稳定充沛的盈利来源,综合实力稍逊。
“运营资质”是中电投的核电王牌,中电投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也是目前国内三家拥有核电站运营资质的公司之一。但与中核和中广核相比,中电投却是不折不扣的后来者,而且它的核电设计力量薄弱,在竞争难免中受制于人。
两家公司的合并,可以看作是中国顶尖的核电技术公司和拥有垄断地位核电运营公司之间的强强联合,中国核电新格局也就此诞生。
比拼资产:中电投完胜
目前,国家核电旗下没有上市公司,中电投旗下拥有上海电力、吉电股份、漳泽电力、东方能源、露天煤业、中电远达、中国电力等上市公司,其中上海电力、吉电股份、漳泽电力及中国电力是电力相关公司。
成立于2002年的中电投,注册资本金人民币120亿元。截至2013年末,中电投电力装机8976万千瓦,实现利润111亿元。在其清洁能源发电装机中,核电占比仅次于水电,且核电也是中电投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2007年成立的国家核电,对比中电投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个子”,其注册资本金只有后者的1/3.2013年,国家核电营业收入为99.6亿,尚不及中电投的利润总额多。去年7月,国家核电进行了10亿元短期融资券和10亿元中期票据的直接融资。
联姻之后,核电“三国杀”
中国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核电发展计划,规划至2020年建成核电装机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3000万千瓦。随着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新“三国杀”戏码将上演。中核、中广核和中电投是中国三大拥有核电运营资质的企业,中核是一个涉及核军工、核电、核燃料、核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的长产业链多元化企业;而中广核则以核电建设与运营为主业,业务较为集中。
不仅如此,大唐、华能、三峡、华润等能源巨头近年来对核电产业也非常感兴趣。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哲指出,由于没有建设运营经验,且没有核电建设资质,华能、三峡集团等电力企业进入核电领域,主要是通过参股或投资的方式,所以多作为财务投资者方式介入项目。
近日,核电业内好消息不断。刚刚结束的冬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一如既往地力推高铁和核电出海,而去年底刚成功上市的中广核电力也于1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去年经营管理等情况,由中核和中广核联合开发的“华龙一号”技术也在国内拟建示范项目,为更好地“出海”做准备。
然而,几大核电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至今仍未化解。相关人士称,虽然国家能源局给划分了海外竞争的范围,但是企业并不遵守这个口头的约定,不仅如此,在国内选址和项目建设上也存在竞争。可以预见,未来核电行业的竞争力度会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