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信息不对称使电线电缆企业陷入困惑
正当电线电缆行业内部提倡企业自律和声讨伪劣假冒产品的浪潮中,2008年11月8日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电线电缆质量和产品研发会议"上,广东省电网公司生技部电缆专责周华敏高级工程师在其演讲的第一句话语出惊人:"感谢你们把好产品奉献给我们!"此语一出,在座会议代表哗然。多年来,电线电缆质量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一直引起业内企业与社会上宏观质量控制观点不很一致。周高工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电线电缆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社会上流传的电线电缆产品质量信息,主要来自于三个渠道,一是质监部门对制造厂的产品制造监督抽检,二是工商管理部门的流通领域监督抽查,三是产品用户单位的现场质检抽检。另外,还有由于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相互抛石头、挖墙角、窥探和渲染对方质量状况的不良行为。
对于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现在唯一判断标准是产品标准。而产品标准中的某些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基本上还是模拟性的,甚至是采用外推法来判断产品使用寿命的。这些模拟的和外推的试验方法和判断准则,是否可靠,世界上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定论。国际公认的IEC标准和各国标准都是动态管理、随时修改的。尤其是加速寿命试验,试验设备和试验条件的差异,会得出相差很大、甚至完全不同的结论。
在工业发达国家里,电线电缆试验设备和手段是相当完善的。例如美国华尔兹电缆试验场拥有很完善的电力电缆试验装备。法国拥有世界上最权威的海底电缆机械试验装置。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架空导线机械强度、防风、防冰和噪声性能试验设施。而我国,除了武汉高压研究院新建成的高压和超高压电缆试验场之外,还没有其他机构能够进行这类产品的权威试验。
在中低压领电线电缆产品域内,据了解,各地质检机构所用的质量检测设备的型号和精度不尽相同。有时候在这个机构检测的项目不合格,而拿到另一个机构检测就合格,因此使企业陷入困惑。尤其是近年来,有些市、区、县级和具体业务部门例如建筑部门的检测机构,对电线电缆企业的产品监督抽查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所得的质量检测结果往往很不一致,只能把样品送到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仲裁。由此引起的质量信息不对称,大大削弱了企业对非权威质检部门的信任。
在电力电缆产品领域,一般都有一项产品使用寿命期限规定。在产品招标书里,也提出产品必须能达到XX年的使用寿命。而我们知道,这个所谓的使用寿命期限,完全是根据用外推法数学理论计算出来的,并无任何实际意义。所谓的产品使用寿命"保证"期,都是有条件的。迄今,由于产品原辅材料和制造工艺技术的不断研发,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制造公司能够保证自己的产品百分之百合格;由于产品使用场合的差异,以及用户野蛮施工现象屡见不鲜,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够保证自己的产品能使用XX年。有些具体实例,正在不断地在我们身边发生。例如,把大截面架空导线拆股后挂设,用马拉着裸导线上山,人垃肩扛敷设电缆,电缆沟里充满积水而无任何电缆头防护措施。由此发生了导线断股、刮伤、电缆护套损坏和进水,从而发生了人命事故和断电事故,能说是产品本来质量就不好么?碍于生意上的考虑,一旦出了这类产品事故,企业不得不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从而背上一口又一口沉重而又肮脏的黑锅。
树立一个企业品牌不容易,而毁掉一个企业品牌则易如反掌。诸多的质量信息不对称事件,已经给有些企业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使企业蒙受了不白之冤,遭受了严重的企业形象损失和经济损失。这与反馈的产品质量信息可靠与否不无关系。打造成熟的产品制造企业和打造成熟的产品用户,是同样重要的,不能片面强调任何一方。建立互对称的产品质量信息,形成产品制造企业、质量监督部门和社会舆论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督良性互动机制,是当前保证产品质量的当务之急。
感谢周高工站在用户的立场上说了一句公道话。不想把产品质量做好的企业毕竟是极少数。如果用户能够认真执行电线电缆安装敷设规程,如果把那些不按规程操作的野鸡工程队清除掉,如果把那些故意找质量叉子向企业敲竹杠的施工人员绳之以法,我想,来自企业外部的电线电缆产品质量问题反馈也不会这么多
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