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员个人会员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快速注册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    页
  • 电线电缆
  • 线缆设备
  • 线缆原料
  • 铜铝行情
  • 线缆技术
  • 行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刊物介绍
  • 供求信息
  • 企业名录
  • 产品展示
  • 展会信息
  • 招标信息
  • 拟建项目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所在位置:首页 -- 线缆技术 -- TD-LTE发展之路步入关键节点 需直面挑战

TD-LTE发展之路步入关键节点 需直面挑战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TD-LTE的商用基础已稳固。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如何充分挖掘其巨大潜力,以更好地服务大众,是摆在运营者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只有直面现实,扎实应战,逐一打通网络、终端、运营等各个关口,才能迎来最终的胜利。尽管挑战重重,但在这“临门一脚”之际,凭借深厚的积淀和必胜的信心,我们坚信,TD-LTE一定行!
建站:一边是刚需,一边是阻挠
        一方面手机用户要求信号覆盖好,另一方面又不愿意通信基站建在自己家门口。尤其是到了如今的4G时代,TD-LTE的高频段决定了其基站覆盖的较高密度,而老百姓对于基站辐射的“恐慌情结”,眼下大有蔓延之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4G建设中最大的难题,不在于设备的招投标,也不在于技术的成熟度,而是基站的选址问题。
       专家指出,国家给TD-LTE划定的2.6GHz频段已经属于微波频段,而微波通信由于频率高、波长短,是直线前进的视距通信方式,遇到阻挡就会被反射或被阻断,这种衰耗会增加运营商未来网络覆盖的成本,对设备商和手机终端厂商的技术要求也会提高。在TD-LTE规模试验中,由于选址难,非常容易因为基站密度不足而影响网络覆盖。上海TD-LTE六期宏基站规划的2400个基站中,无法顺利完成的近500个,占比约20%,其中有近一半源于业主阻挠,有30%为居民区及学校,均由于对电磁辐射等的担忧,对建设TD-LTE基站表示极度反感与不配合,难以协调。
         基站选址建设遭受“辐射恐慌”阻挠,致使网络质量达不到理论水准,进而影响社会公众对4G的体验感,反过来拉低了建设运营者的积极性,网络建设进度再被“拖后腿”,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就是TD-LTE基站选址面临的“两难”。
网络:用户无限热情考验承载
        发牌在即,然而4G面临着与当初3G完全不同的发展形势。3G发牌之初,网络已初具规模,然而用户热情却未充分激发。如今经历了智能终端的逐渐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用户对于4G的到来,充满了期待。面对用户高涨的热情,4G网络建设还需完善,运营商业务开发相对滞后。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高速无线上网的需求已经被激发出来,对于网络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杭州、广州、沈阳等多地进行的不同规模的4G体验显示,人们对于4G高速无线上网最为关注,也最希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享受同样的网速。在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功能越来越强大后,移动互联网业务极大丰富,人们迫切需要高速无线网络来支撑,以实现随时随地的网上冲浪。因此,发达城市的4G需求最为旺盛,数据业务用户对于高速无线上网的需求最为强烈。
       与用户需求的强烈相比,4G网络的广泛覆盖尚需时日。多城市的网络体验虽然反响不错,然而毕竟是小规模和限于特定地点的。支持大规模用户以及连续顺畅的网络覆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4G体验开展很多轮,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总有一种“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感觉。4G网络建设还需若干年才能达到非常好的覆盖,网络的性能暂时还无法和3G相比,这种情况下如何面对用户释放出来的热情,对产业来说是一种挑战。
资费:高速时代更需巧妙设计
        速率快是LTE网络最显著的特点,但也正因为LTE网速远远高于3G,因此沿袭3G时代的资费方式会给运营商造成巨大的网络流量压力。这不仅会影响TD-LTE业务推广初期的客户体验,还会让运营商错失一个改变收入结构、重新树立收入支柱的好机遇。
        事实上,自2009年LTE在北欧商用至今,国外运营商已经在LTE资费设计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从最开始的包月制到分档计费,再到如今美国运营商首创的流量共享方案,随着资费设计的演进,运营商已逐渐摸索出一套更能把握用户消费心理也更趋合理的定价模式。
        在LTE到来前,智能手机带来的数据消费热潮已经让运营商意识到资费模式改革的必要。因此在商用4G业务时,很多运营商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分档计费方案,而由美国运营商首创的流量共享方案更是打破了此前以语音为定价准则的主流趋势,以数据流量为区分套餐档次的主变量,同时还可以多个终端共享套餐内的流量,从而带来了LTE时代套餐定价模式的变革。
      该模式有四大特点:一是改变了传统的套餐定价准则,不再以语音、短信为分档维度,而是以数据流量为分档维度进行套餐设计;二是语音不限量,没有了漫游费和长途费,没有了网内和网外的差异;三是信息数量不限量,包括发送和接收短信与彩信;四是家庭共享趋势明显,在套餐基础上,最多可实现10台终端的数据共享。
终端:百花齐放路漫漫
        2012年12月、2013年6月中国移动已启动两批LTE终端集中采购,在中国移动“2013年的TD-LTE终端采购量将超过100万部”的大力推动下,LTE终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MiFi、CPE、智能手机等4G终端早已突破百款。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手机终端产品有4款TD-LTE智能手机在近日获得工信部入网许可证。而苹果最新发布的iPhone 5s和iPhone 5c也支持TD-LTE,这使国内即将开始的TD-LTE商用变得前所未有的异彩纷呈。
       尽管TD-LTE终端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TD-LTE的终端与FDD LTE相比仍然缺乏明星机型,并且乏善可陈。例如,此次三星GT-N7108D在参数配置上与普通版三星GALAXY Note Ⅱ大致相同,只是在网络制式方面除了WCDMA和GSM以外,还支持TD-LTE、FDD LTE和TD-SCDMA。因此,该手机被认为只是Note Ⅱ的TD-LTE版本。另外,中国移动要求TD-LTE手机产品必须达到五模十频,甚至更高,这对抗干扰与工艺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产品尚不具备大规模上市的条件。而且,中国移动终端公司也曾表示,中国移动2013年仍将以3G终端为主,2014年3G与4G终端并举,2015年才会以4G终端为主,实现高中低端产品线全面发展。
       也就是说,要想实现4G终端的百花齐放,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业务:创新发展需追赶4G速度
        4G环境下的业务典型特征是容量大、速度快。如何带给用户与网速匹配的业务感知体验,成为考验每个4G运营商的新挑战。
结合4G网络的特点,运营商需要推出基于网络特征的视频类业务及各种高容量、实时性强的延伸性应用。
       例如,韩国SK电讯通过定价引导手段培养用户对内容消费的热情。SK电讯目前的LTE业务有一款增值业务收费为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6元),包括电视剧、电影、电子书等。此外,还有体育集锦、移动电视、移动IPTV等各种细分的增值业务包。Verizon基于LTE的视频传输能力和高实时特性推出了与基础医疗服务相关的行业应用,包括远程医疗诊断及监护、移动过程中的医疗救助远程指导、病情监视和分析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看来,多数运营商没有SK电讯那般强大的内容资源,而像Verizon那样进军医疗等垂直行业,国内市场尚需培养。如何结合国内市场需求实际,推出更具实用性、市场接受度更高的业务,为中国移动部署TD-LTE业务带来更大的创新压力。
战略:四网协同寻求动态平衡
        预计未来几年内,数据业务将继续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面对这一数字洪流给无线网络带来的巨大冲击,建设高带宽、高效率、低成本的无线网络成为中国移动的迫切诉求。TD-LTE的逐步成熟为满足这一诉求提供了良好机遇,但显然现在还不能由其独挑大梁,中国移动GSM/TD-SCDMA/WLAN/TD-LTE四网协同发展才是现实选择。
       四网协同,虽然满足了客户需求多样化,但四张网络制式的差异性明显,与业界传统网络之间的网络生命周期更替规律不同。四网发展的不平衡与长期共存,必然要求四张网络相互协同、优势互补,才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协调均衡发展。对于TD-LTE而言,自身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障碍,要想在动态的发展中与其他三网协调发展,难度可想而知。此外,提供给用户的必须是“一张网”的体验,在解决网络问题的同时还要兼顾流量的智能管理等方面,时间就显得更加紧迫。尽快寻求一种长效机制,明晰四网协同的内容、网络架构、网络演进策略、实施步骤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竞争:FDD LTE先声夺人
        去年,TD-LTE在全球范围内共建有5张商用网,时隔一年,无论是产业链成熟还是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商用,TD-LTE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截至今年7月,在全球已经商用的TD-LTE网络已达17个。成绩虽然可喜,但作为4G家族的另一成员FDD LTE,其气势咄咄逼人:GSA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球商用LTE网络数量达到200张,FDD LTE占比超过九成!
        值得关注的是,在多款FDD LTE智能手机的带动下,全球FDD LTE用户数飞速增长,仅美国Verizon的LTE用户数就已超2700万。FDD LTE不仅在商用网络数量上遥遥领先于TD-LTE,而且实现商用的大多是主流运营商,关键的频谱资源等更向着FDD LTE不断倾斜。
         种种迹象表明,在未来一两年内,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将完成新一轮移动宽带频谱发放,覆盖人口 占全球人口的60%以上。然而,由于TD-LTE全球商用规模进程较预期缓慢,又缺乏强有力的市场引领,很多国家重新规划了所管制的TDD频谱用于FDD。
          此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管制机构都要求运营商获得频谱的两年之内必须商用。这就意味着,TD-LTE必须在短时间内全面突围。
行业资讯
  • CHINAPLAS官方现场直播
  • 科技引领变革 - CHINAPLAS 2021“
  • 生产有难题?“工业4.0未来工厂”
  • 河南省盛华线材有限公司
  • 盘点2017年电线电缆行业十大新闻
  • 触目惊心!2017年超过1000家缆企
  • 2018建筑业大潮已稳!资质取消!
  • 盘点2017年电线电缆行业十大新闻
  • 耐高温线缆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 中小电缆企业 或借行业重组实现
政策法规
  • 海底电缆两项新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 发改委:智能电网以及改造类项目
  • 既有住宅光纤入户改造标准近期发
  • 新版产业结构:电线电缆制造项目列
  • 电线电缆名称型号及标准
  • 华能集团加强与河南投资建设合作
  • 京沪高铁安徽蚌埠段电路施工首战
  • 青海海东供电落实SG186工程推进农
  • 河南电力试验研究院悉心监造特高
  •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招聘
 友情链接
河南线缆展 广州电力展 中国工业网 广州电线电缆展 国际电线电缆展 线缆英才网
中国线缆网 线缆招聘网

本站导航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网站服务 | 汇款方式 | 意见建议 | 法律声明 | 友情连接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1号楼三层
技术支持: 北京普盾 北京传媒网

电话:010-62126849 62125693 传真:010-62126371 邮编:100044

京ICP备14004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