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林镇变优势为胜势创新科学发展之路
官林,因宋代官宦如林而得名。如今,官林亿元企业如林,达60多家,其中3家超百亿。
作为无锡市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单位,官林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创新科学发展为最大的实践,奋力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掌握了变优势为胜势的按钮。
变优势为胜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诗人海子的第一首诗《亚洲铜》轰动诗坛,铜的坚硬质地,折射出民族性格坚强的一面。
几乎同时,宜兴第一家电缆企业在官林诞生。从此,好似蒲公英落地,不断生根、蔓延,官林与铜结缘,成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电缆城——这里的电解铜年用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官林以宜兴5%的地域、不到7%的人口,创造了宜兴四分之一强的经济收入,经济总量已连续9年位居宜兴第一,连续4年位居无锡第三。
电线电缆、化工、铜材加工是官林的三大支柱产业。去年,官林完成工业应税销售373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已近200亿。这得益于当初正确的产业选择和低成本园区扩张。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让官林现出“软肋”。由于铜价大跌,上半年线缆行业产量提高了20%,可效益勉强与上年持平。试点中,官林镇党委虚心学习先进、深入查找问题:电线电缆、铜材加工大都处于价值链低端,总体产业层次低,核心竞争能力不强,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且,和周边先进地区相比,官林缺乏新的经济增长极。
新时代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给了官林以铜为利器与时俱进开辟新路子、创造新希望的新动能和新挑战。镇党委书记朱晓晔说,为在更高水平上发展,官林人必须变优势为胜势,建立科学发展新优势。
变危机为契机
朱晓晔说:“今天官林如何科学发展?就是要利用好产业集群、雄厚的民间资本、区域中心等优势,将其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胜势,尤其是要促进支柱产业、资本要素和高新科技、高端产业的结合,在做强做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引导企业进行产业二次选择,形成新的爆发式增长极。”
上半年已创新高的18亿后劲投入,正成为官林厚积薄发、提升支柱产业集群新优势的强力举措。在宜兴最大的电缆企业——江南电缆,一座超高压立塔总能吸引往来的参观者。企业负责人说,这是电缆进军高端市场的生产线技改项目主体工程,全镇现有15座在建。类似的后劲投入工程,已形成百舸争流的态势:共81个项目列入装备贴息计划,装备投资总额超26亿,年内将全面实施到位。
在诸多新优势中,突破性亮点尤其引人注目。一位原本准备在澳大利亚投资兴办超细特种铜材生产企业的投资商,在深入考察后,被官林的气魄深深吸引,决定5000万美元投资官林!随后,官林人产生了依托产业集群设立电解铜保税库的“新概念”并得以顺利推进。此外,4月份,该镇还与清华科技创业园合作成立启迪(官林)科技园,这是清华科技创业园首个镇级科技园。
危机之年,在官林成了事业发展的精彩之年。“一城两基地”的战略目标,即千亿级中国电缆城、世界最大的环氧树脂生产基地和世界一流的超细线缆生产基地,已初具雏形。
变乡村为城市
官林的科学发展,在 “乡村”变“城市”的精彩“变脸”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她不仅是一座由15项国家级荣誉铸就的中国名镇,一座驰名中外的中国电缆城,更是一座秀美的休闲之城。
官林人是幸福的。占地150亩的市民广场是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宜兴规模最大、设施最新的镇级老年服务中心已建成投用。最近,全国首个国家级农民公园 ——官林文化宫,迎来了投资近3000万元的改造提升,将被打造成全开放的官林公园。总投资达2亿的大型超市——恒生时代广场也于上月开工。今年,该镇城镇建设功能性投入将超过10亿元。
如果说市民广场、新官林公园等是官林变“乡村”为“城市”鸿篇巨制的封面,那么,致力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形象的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如四星级滆湖度假村、五星级国际大酒店、官林大型商贸中心、商业水街等,无疑是其中的华章。
政策法规